我在瑞士有一份全職工作,工作內容是負責一個NGO教育平台的協調與編輯等。不過,我發現一年多以來,我快要練成「提醒信魔人」⋯😆
事情是這樣的。我們的平台內容是由幾百名歐洲醫生無償提供的,而且年年更新。我的任務之一便是聯繫他們,取得修訂文件。尤其,今年遇上平台大改版,交代事項較以往繁瑣。
這些醫生作者不乏是大學教授或醫學機構的成員。平日他們忙於看診、教學與行政工作,卻願意抽出寶貴的時間幫忙我們更新內容,我打從心底尊敬和感謝他們!
然而,也因為他們都是大忙人,所以許多人無法如期繳交文件。這時候,我就得寄發電郵提醒。
如我主管曾經提及的,這些作者都是義工,因此我們請求的口氣必須柔軟再柔軟。
例如,我絕不敢使用任何帶有追殺到死也要拿到資料意味的句子—「我們急需一個文件,請務必於X月X日前繳交。」
我會換句話說—「還需要一個文件(被動式)。我們期待收到資料。如果有任何問題,敬請告知我們。謝謝您的幫忙。」文末我一定會感謝再感謝。
有的作者收到第一輪提醒信便會馬上回覆,但是有的作者像住在深海的神秘生物,仍舊無聲無息⋯。
依我推測,那些醫生要不是太忙,不然就是在某個環節卡關。因此,在第二輪,我調整信件內容,提及我們願意提供協助,換個方式催繳文件。
「請問您有什麼問題或需要任何協助嗎? 關於項目A,只有您先XX,我們可以幫忙XX⋯」
這時候,有的作者會回信,告訴我需要協助的項目,而我都很樂意幫忙。
當然,在最後階段,仍舊會有零星的作者還沒完成作業。此時,我便會特別提醒他們平台的開放時間將至,我們非常希望可以收到文件。基本上,他們就會緊急處理了。
最近,在不少電郵往返後,一位德國醫師終於繳交了所有文件。他在信中特別感謝我過去寄給他的「提醒信」,幫助他完成作業。(其實,我更是感謝他的無償貢獻)
在閱讀的當下,我的心覺得好溫暖,也深刻領悟到寄發提醒信真的很有用,更是一門學問呀。
歡迎跟我分享「提醒」的小撇步,幫助我再進化。😄🙏
(附圖是我的辦公室)
我的IG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gwenasuisse
#我的著作 社畜也可以很優雅 http://psce.pw/3nz2lh ; 瑞士不一樣
https://pse.is/HB27D ;瑞士不簡單 http://psce.pw/3p6urw